新高考高中三年规划:学业规划、升学规划和生涯规划,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机会
一个成功的人,肯定是一个自律的人,一个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的人。
高中三年,如果学生能够做好学业规划、升学规划和生涯规划,那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这三个规划,很多时候相互交叉,是很难区分的很清楚的。

传统教育激励学生埋头努力,现代社会告诫我们学会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高中三年是一段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段。你高中的选择将影响你另一段人生的起点,从而可能影响你这一生的高度。面对现实做好自己的高中规划很重要。
新高考给了高中学生很多选择的机会,一次错误的选择,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很多机会。但一个学生不管选择哪条升学道路,最重要最基础的条件,都是高考分数。分数越高,机会越多。
第一部分:学业规划“有想法,能落实,会坚持”
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有想法,能落实,会坚持”三者缺一不可。
◆“有想法”:学习领域的有想法,主要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固定的一个值,一般是一个区间范围。每一个高中学生都是积极上进的,每个人都想要成绩优秀,都想要在考试中能够名列前茅。所以有想法这件事不需要担忧,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没有想法”,没有奋斗目标,做事随遇而安,那是因为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无力奋斗,只能躺平了。但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想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所以,让孩子有想法,内心积极上进,老师和家长基本上可以不用担心。
很喜欢这两句话,跟大家共享: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不成功的人总是修改目标,就是不改方法。
◆“能落实”:很多孩子有想法后,都会想方法去落实,他们有很强的执行能力,想到了,就可以马上去做。也有些孩子,只有想法,不会去落实。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目标很高大,想法很完美,但就不会去落实。这个不单单是孩子如此,我们很多成年人未尝不是如此?如果有有效的外界督促,推动孩子把想法变成行动,“能落实”就可以更加完美。
◆“会坚持”:还有一批人,有想法,能落实,但不能坚持。这是大多数学生的现状。所以我们看到,每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高一的第一个月,分班后的第一个月,高三的第一个月,这些时间,都会有一大批孩子在认真努力的学习,但是……一个月后,还有多少孩子还在坚持?“会坚持”是一个人能不能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内在因素。
如果一个学生“有想法,能落实”,但不会坚持,这个时候,外界的督促力量及督促的有效性,或者说孩子会不会心甘情愿接受父母老师的督促,成为了其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了。
高中学业规划的几个建议:
1、重视学考,珍惜相关的升学机会:
要重视学业水平考试,给未来的自己更多的机会。浙江省的三位一体招生,最有用的报考条件就是学考成绩,其他的条件都只能是锦上添花。
学考成绩的作用:
(1)选考的条件:学考合格的科目才能作为选考。
(2)高中毕业的条件之一;
(3)普通类三位一体招生报考条件:学考成绩是最有价值的条件,不同学考成绩,可以报考不同层次高校的三位一体。如果你有8A2B以上,可以不用任何其他的条件。学考成绩够好,省属三位一体初审能通过、面试能入围!

2、做好三年考试规划
2020级开始,浙江高中学生考试的时间和科目开始恒定,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考试,如果成绩不合格,在后续的考试中还有机会。

学业水平考试规定了每科首次考试的时间,如果错过考试或者考试成绩不合格,后续可以继续报名重考。每次学考不是全科开考,考生学考如果未参加考试或者成绩不合格,只能等一年之后的相同月份重新报考。首次学考合格很重要。
学生如果选考技术,首次学考没有参加或不合格,该学科在高中三年就丧失了选考资格。
学生如果选考物理、政治,首次学考没有参加或不合格,高三的1月份还有一次重考机会,但也失去第一次选考机会。
学生如果选考历史、地理、化学、生物,首次学考不合格,在高二第二学期结束的时候有一次重考机会,合格后选考不受影响。
3、重视外语和选考科目的首考
浙江的考生,外语和选考科目有两次考试的机会,考生要用好二次高考的机会,规划好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可以争取更多的政策红利。
选考科目首考,把自己的优秀科目变得更优秀,争取更好的排名(赋分);
相对薄弱的选考科目,在第二次考试时进行突破,那时最厉害的竞争对手因首考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而放弃了第二次选考了,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优秀的首考成绩,基本上奠定了高考成绩的大致空间。在考生语文数学成绩基本正常的前提下:
首考380分上下的考生,高考成绩基本上可以达到620分以上;
首考400分上下的考生,高考成绩基本上可以达到640分以上;
首考410分上下的考生,高考成绩基本上可以达到650分以上;
首考420分上下的考生,高考成绩基本上可以达到660分以上。
全力以赴考好首考,是高三第一学期所有考生的学习重点。考好首考,对学生来说价值巨大,主要体现在“机会、时间、信心”三个方面。
时间:首考成绩优异或者部分科目成绩优异,高三第二学期有更多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学习,做好时间规划,高考提升空间会更大;
机会:部份高层次大学的多元升学渠道,虽然没有把首考成绩作为报考条件,但实际操作中,优秀的首开成绩可以给名校三位一体等更多的机会(复旦、交大、浙大、国科大等),名校三位一体的最核心的报考条件是首考成绩。
信心:信心有时候比黄金重要,优秀的首考成绩可以产生马太效应(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4、做好高中三年生涯规划:
高一第1学期:高一是学生重新自我定位的时段,尽快适应高中,了解新高考,以优秀的成绩树立自信。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竞赛辅导(数学、物理等),为强基和名校三一做准备。
高一第2学期:考好学考,为三位一体等综合评价招生积攒各种条件。了解自己的爱好特长,了解高校专业的选课要求,了解未来的职业需求,大致规划好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完成选课。
高二第1学期:了解多元升学途径,基本确定自己的升学方向(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不断提高学科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二第2学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开始进入首考冲刺。
高三第1学期:首考冲刺,考好首考是最重要的工作。了解各类升学途径的报考时间报考条件,根据自己取得的各种条件,确定自己要不要参加多元升学,精准定位到大致的学校区间。部分优质的综合评价招生开始启动;飞行员(空军、海军、民航)、艺考、体育等报考。
高三第2学期:三位一体校考、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等各类升学渠道开启。参加高考,志愿填报,根据成绩选择合适的高校和专业。

第二部分 了解高校专业重视“七选三”选课工作
高一选课是学生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既决定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也影响学生未来大学的层次,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人生高度。高一不要轻易放弃哪个学科,努力培育更多的优势学科很重要。选考科目要全部努力一年后,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需要进行取舍。争取4门优势学科,过早放弃可能让你无课可选。
很多高一的学生和家长,会根据孩子初中时成绩的情况,在进入高一学习前就做好了选择,这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初高中学科学习方法有差异,知识结构也有变化,学生自己的多元智力也在变化,所以,高一学生不能过早放弃某些学科。
语文数学外语真正决定学生未来大学的层次。优秀的学生,做科学研究走在科学和技术最前沿的人,一定是精通英语的人。学生和家长不要被一些人带偏,忽视英语的学习。
选课过程中容易走的2个极端:
◆ 只关注分数最大化,不关注专业匹配: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发现无专业可选。
◆ 只关注专业选择范围最大化:文理兼顾,不敢放弃物理化学;高考填报志愿选专业时用不到物理化学,白白浪费了可能提高的分数,而且让自己高中几年学习很辛苦。
做好高中选课,要做好三件事:学生理顺未来专业方向、了解高校专业选课要求、判断如何让总分最大化。
(一)学生理顺未来专业方向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家庭需要思考的话题。
社会发展时期,最需要的是各类技术人才:机械、自动化、软件工程、计算机、信息通讯、建筑等技术人才。
社会稳定期,会需要更多专业的各类管理、法学、文化等人才。
◆我应该读什么样的专业?
适合自己的,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
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扬长避短,才能走得更远(兴趣特长、家庭优势);
如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许意味着未来生活的不幸和人生道路的艰难。
没有哪一个具体的专业一定是最好的!
适合学生需求和家庭现状才是最好的。
学生还可以通过一些测评工具,判断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至少要确定未来是走理工农医方向,还是不走理工农医方向,从而做出合适的选课。
(二)了解高校专业选课要求
高一学生确定了大致的专业方向后,就要了解高校专业的高中选课要求。2024年以后的高校专业选课要求中,整体分2大类。
第一类:理学、工类、医学、农学专业87%计划要求选考物理+化学。61个专业大类413个专业,只有少数没要求物理化学同时选。

第二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和艺术类等文史类专业绝大多数计划选课不提科目要求。31个专业大类358个专业,只有少数选课要求相对严格,具体如下:

单独选物理或单独选化学价值都不大,考生要努力同时学好物理和化学,或者同时放弃物理化学;文理搭配也没有大的必要:本科专业中,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可以选择的专业数量占比47.25%(包含不提科目要求),可以选择的招生计划45.37%。本科专业中,其他文理混合搭配的选课组合,可以选择的高校专业数量还未招生计划也都超过45%,主要以可以选择不提科目要求的专业为主。

(三)判断如何让总分最大化。
学校层次越高,物理化学限报的计划数所占的比例就越高。理工农医的绝大多数专业选课要求基本上都是物理+化学。随着物理化学的学科保护,物化考生人数势必会增多。根据2024届考生一些联考数据分析,各地的物化选课考生人数在30%-40%区间,部分地区低于30%。考生人数的增多,每一个分数段的考生人数也会增多,中等水平的学生物化的赋分也会逐渐升高。加上物化限报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2024年物化考生在录取的时候可能会享受更多的政策,这样后面几年的物化考生人数会逐渐继续增加。

第三部分 多元升学之路怎么准备

多元升学,是新高考带给学生最大的福利之一。
多元升学,让每一个有特长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天赋的升学渠道。不要把别人的天赋当成自己的梦想,去寻找匹配自己天赋的升学渠道,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未来。每一个升学渠道可能的不公平,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公平。如果你想要在每一个升学渠道都占一个位置,那会很累!只要努力过,一切便是最好的安排。
高中多元升学最重要的是2件事:
1、了解多元升学的渠道、条件、实施路径
2、精准自我定位(选择匹配自己的升学渠道)
最重要的条件:高考成绩
其他条件:学考成绩、首考成绩、学科竞赛、平时成绩、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交流表达能力等。

有些升学渠道,高考录取有一定的降分区间,获取分数的政策红利;有些升学通道考生毕业后工作包分配,解决就业问题。考生和家长越早了解这些升学通道的报考条件,提早准备这些条件,到高三的时候,根据自己获取的各类条件,寻找匹配自己的升学通道,尽可能的获取政策红利。多元升学的详细信息,可关注淘淘升学相应的文章。
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机会,
每一个选择都有前置条件。
你拥有的条件越好,你能够选择的道路也就越多且越好。
高一高二:积累自身的选择条件
高三:精准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道路
高中三年的努力,可以让你进入心仪的大学;高中三年的懈怠,会让你在高三填报志愿的时候无路可选。这是无数人的高中三年的AB故事,年复一年,一届又一届。

总 结
录取满意的高校,高考分数是关键。
高考的分数越高,机会越多。
高中三年选择很重要,努力更重要。
科学的选择+不懈的努力,你的高中、你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